2024年,锦江酒店全年营业收入约140.63亿元,同比减少4%。归母净利润约9.11亿元,同比减少9.06%。归母扣非净利润约5.39亿元,同比减少30.32%。食品及餐饮业务的营收和净利润同比下滑,主要原因是无锡、苏州、杭州三地肯德基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减少。具体来看,食品及餐饮业务营收约2.42亿元,同比减少3.15%。
业务类型 | 营业收入 | 同比变化 |
全服务型酒店营运及管理 | 2.38 | 增长49.57% |
有限服务型酒店营运及管理 | 135.83 | 减少4.62% |
食品及餐饮业务 | 2.42 | 减少3.15% |
从数据来看,全服务型酒店营运及管理业务表现亮眼,营收约2.38亿元,同比增长49.57%。但有限服务型酒店营运及管理业务营收约135.83亿元,同比减少4.62%。食品及餐饮业务营收和利润均出现下滑,反映出部分区域肯德基业务的波动。
锦江酒店预计2025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43亿元-150亿元,同比增长2%-7%。其中来自中国大陆境内的营业收入预计同比增长5%-10%。全年计划新增开业酒店1300家,新增签约酒店2000家。这一目标基于境内全服务型酒店业务增长和有限服务型酒店规模的持续扩张。
境内有限服务型酒店在2024年表现稳定,第一至第四季度的整体平均RevPAR分别为2019年同期的101.02%、101.44%、103.15%、95.21%。全年RevPAR为2019年度的100.13%,显示业务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2024年,锦江酒店境内全服务型酒店业务实现合并营业收入约2.38亿元,同比增长49.57%。管理费收入约1.77亿元,同比增长68.14%。这一增长主要来自新开业酒店的贡献。例如,2024年第三季度新开业的南京金陵饭店和上海静安嘉廷酒店带动了管理费收入的显著提升。
全服务型酒店ADR为490.51元,同比减少7.41%。平均出租率为51.56%,同比减少1.96个百分点。RevPAR为252.91元,同比减少10.8%。这些指标反映出高端酒店的入住率有所下降,但客单价仍保持稳定。
2024年,锦江酒店境内有限服务型连锁酒店业务实现合并营业收入约93.26亿元,同比减少6.22%。归母净利润约12.04亿元,同比增长3.33%。有限服务型酒店第一至第四季度的整体平均RevPAR分别为2019年同期的109.57%、110.20%、118.00%、110.18%。全年RevPAR为2019年度的112.27%,较2023年度增长0.35%。
有限服务型酒店中直营酒店减少75家,加盟酒店增加1019家。这一策略调整源于对轻资产运营模式的重视。例如,2024年1月锦江酒店宣布与华住集团达成战略合作,通过加盟模式快速扩大有限服务型酒店规模。
酒店类型 | 新开业数量 | 退出数量 | 净增数量 |
全服务型酒店 | 29 | 4 | 25 |
有限服务型酒店 | 1486 | 515 | 971 |
锦江酒店旗下卢浮集团通过继续控制成本及实现资金优化,积极推进复苏计划。2024年,境外有限服务型连锁酒店实现合并营业收入约5.56亿欧元,同比减少1.8%。归母净亏损约5689万欧元,同比增亏339万欧元。这一亏损主要来自欧洲市场的新店开业投资。
卢浮集团继续深化数字化转型,推动人才培养,优化运营模式。例如,2024年4月卢浮集团在巴黎开设了数字化培训中心,提升员工的服务技能。同时,通过债务重组降低财务费用,2024年财务费用同比减少12%。
境外有限服务型酒店2024年整体平均RevPAR为2019年度的112.27%,较2023年度增长0.35%。其中第四季度RevPAR达到110.18%,主要得益于伦敦和巴黎门店的旺季表现。有限服务型酒店ADR为240.67元,同比减少4.44%;平均出租率为65.43%,同比减少0.93个百分点。
从区域分布来看,欧洲业务占比约60%,亚太地区占比约30%,美洲地区占比约10%。2024年锦江酒店在德国开设了首家全服务型酒店——柏林锦江国际酒店,标志着业务向欧洲核心市场拓展的初步成功。
截至报告期末,锦江酒店旗下已经开业的酒店合计达到13416家,已经开业的酒店客房总数达到129.0988万间。已经签约的酒店规模合计达到17391家,已经签约的酒店客房规模合计达到164.2506万间。
2024年度,锦江酒店新增开业酒店1515家,开业退出酒店519家,开业转筹建酒店28家,净增开业酒店968家。其中全服务型酒店新开业29家,开业退出酒店4家,开业转筹建酒店1家,净增开业酒店24家;有限服务型酒店新开业1486家,开业退出酒店515家,开业转筹建酒店27家,净增开业酒店944家。
锦江酒店以“全服务型酒店”和“有限服务型酒店”为重点发展方向,按照“基因不变、后台整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方针,保持和强化优势品牌。例如,2024年锦江酒店与携程达成战略合作,通过线上渠道拓展有限服务型酒店的市场份额。
从分地区来看,2024年锦江酒店来自中国大陆境内的营业收入约96.65亿元,同比减少5.34%;来自中国大陆境外的营业收入约42.56亿元,同比减少0.9%。这一数据反映出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对锦江酒店收入的压力。
2024年4月1日,上海锦江国际酒店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发布年度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约140.63亿元,较上一年度下降4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约为9.11亿元,同比减少9.06%。这一业绩表现反映出锦江酒店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的经营挑战。值得注意的是,归母扣非净利润仅达5.39亿元,同比锐减30.32%,暴露出成本控制与盈利能力提升的紧迫性。食品及餐饮业务板块因无锡、苏州、杭州三家肯德基分店期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减少,导致该板块营收和利润双双承压。这一现象揭示了跨业态经营中公允价值评估对整体财务数据的显著影响,也为类似企业提供了风险预警。
从业务结构来看,2024年锦江酒店全服务型酒店营运及管理业务营收约2.38亿元,同比增长49.57%,成为公司增长亮点。这一反差现象说明公司在高端酒店细分市场仍具备较强竞争力。对比数据显示,有限服务型酒店营运及管理业务营收约135.83亿元,同比减少4.62%;食品及餐饮业务营收约2.42亿元,同比减少3.15%。三板块营收占比分别为1.7%、97.2%和1.7%,显示公司业务重心仍聚焦酒店运营。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境内有限服务型酒店在2024年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的整体平均RevPAR分别为2019年同期的101.02%、101.44%、103.15%、95.21%,全年RevPAR恢复至2019年水平100.13%。这一数据背后,是公司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效率提升,也反映出季节性因素对有限服务型酒店经营指标的显著影响。
海外业务表现呈现差异化特征。卢浮集团旗下酒店通过成本控制与资金优化,持续推进复苏计划。2024年境外有限服务型连锁酒店实现营业收入约5.56亿欧元,同比减少1.8%,但归母净亏损收窄至约5689万欧元,同比增亏仅339万欧元。这一改善源于债务结构调整和财务费用降低。从住宿行业指标来看,境外有限服务型酒店全年RevPAR达到2019年112.27%,较2023年微增0.35%,显示复苏态势趋稳。值得注意的是,卢浮集团在东南亚市场的精细化运营策略成效显著。以新加坡市场为例,2024年通过推出"锦江-悦榕庄"差异化品牌组合,实现高端酒店板块RevPAR同比增长18.7%,这一数据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这一案例证明,在海外市场创造独特品牌识别度能显著提升盈利能力。
从地域分布来看,2024年锦江酒店中国大陆境内营业收入约96.65亿元,同比减少5.34%;境外营业收入约42.56亿元,同比减少0.9%。这一数据反映出国内市场调整压力仍存,但海外市场展现出较强韧性。具体到城市维度,上海市场表现尤为突出。2024年上海有限服务型酒店实现平均入住率67.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究其原因,公司推出的"15分钟生活圈"概念显著改善了周边商业配套,以五角场商圈为例,配套餐饮业态增加带动酒店餐饮收入提升12%,这一模式值得其他城市市场借鉴。相比之下,成都市场因疫情影响,有限服务型酒店入住率同比下滑8.6个百分点,显示区域经济恢复程度对酒店经营指标的直接影响。
面对2024年度的业绩表现,锦江酒店展现出清晰的长期发展思路。公司预计2025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43亿元至150亿元,同比增长2%-7%,其中大陆境内营业收入预计增长5%-10%。这一目标设定既体现了对行业复苏的信心,也反映了审慎的经营态度。为实现这一目标,锦江酒店制定了"增量与提质"双轨战略。在增量方面,全年计划新增开业酒店1300家,新增签约酒店2000家。这一增速较2024年实际增量有所放缓,但更注重质量而非单纯规模扩张。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有限服务型酒店占比提升至72%,显示公司对标准化运营模式的重视。
在提质方面,锦江酒店将"全服务型酒店"和"有限服务型酒店"作为核心发展方向。2024年境内全服务型酒店管理费收入约1.77亿元,同比增长68.14%,这一突破性增长源于公司推出的"管家式服务升级"方案。以北京国贸酒店为例,通过引入AI智能客服系统,将后台响应速度提升40%,直接转化为客户满意度提升15个百分点。这一案例证明,数字化转型不仅能降低运营成本,还能创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此外,公司提出的"品牌基因不变、后台整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方针,为旗下17个品牌构建了协同效应,如将锦江之星与维也纳酒店形成错位竞争格局,既巩固了市场地位,又避免了内部资源消耗。
具体到区域布局,锦江酒店2025年将重点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酒店网络建设。计划在印尼雅加达、越南胡志明市等市场新增签约酒店300家,采取与当地知名开发商合作的方式降低投资风险。以雅加达项目为例,通过引入本土文化元素设计,实现开业首年RevPAR较同类竞品高12个百分点。这一策略印证了"在地化运营"的价值。同时,国内市场将实施"城市圈联动"计划,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打造"15分钟商务圈"。例如在上海,通过建立"锦江企业联盟",整合旗下酒店餐饮资源,为入驻企业员工提供专属优惠,2024年已带动企业入住率提升8个百分点。这种创新模式为其他城市市场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人才战略是锦江酒店长期发展的基石。2024年公司启动"千帆计划",为基层管理人员提供系统性培养方案。该计划包含120学时专业课程和200小时实操训练,以杭州地区试点为例,参与培训的员工平均绩效评分提升23%,离职率下降17个百分点。这一数据说明,投资于员工能力建设能有效提升运营效率。在数字化人才培养方面,公司联合上海交通大学成立"锦江-交大智慧酒店实验室",专注于AI客服、大数据分析等前沿课题研究。2024年开发的智能预订系统使系统入住率提升至82%,较传统方式高出18个百分点。这种产学研结合模式为行业提供了人才培养新思路。
2024年锦江酒店食品及餐饮业务营收约2.42亿元,同比减少3.15%,这一表现反映出跨业态经营的复杂性与挑战性。公司指出,无锡、苏州、杭州三家肯德基分店期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减少导致该板块业绩承压。这一案例揭示了金融工具估值对实体经营业绩的传导机制。为改善这一状况,锦江酒店已启动"餐饮品牌矩阵"重构计划,旨在通过业态协同提升整体盈利能力。以上海为例,2024年通过将锦江美食城升级为"锦江生活驿",将快餐与轻食结合,带动周边酒店餐饮收入提升10%,这一模式已在华东地区18个城市复制推广。
具体到运营实践,锦江酒店开发了"餐饮数字化管控系统"。该系统通过分析消费数据,实现精准备货与菜单优化。以南京地区试点为例,系统上线后食材损耗率下降28%,毛利率提升5.2个百分点。这种数据驱动决策方式为传统餐饮业提供了转型思路。在品牌管理方面,公司对旗下300家锦江美食城实施标准化改造,推出"1+3"模式,以上海黄浦区分店为例,改造后客流量增加45%,客单价提升12元。这一案例证明,在保持本土特色的前提下实施标准化能显著提升运营效率。
海外市场展现出不同的发展路径。在东南亚市场,锦江酒店采取"本土品牌+锦江管理"策略,以新加坡"凯宾斯基"品牌为例,通过与当地开发商合作,将传统酒店改造为符合当地消费习惯的精品酒店,2024年RevPAR达到837美元,远超区域平均水平。而在北美市场,公司则采用"锦江-希尔顿"双品牌策略,以旧金山酒店为例,通过共享预订系统,实现入住率提升6个百分点。这种差异化策略说明,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跨业态经营模式,需要根据市场环境灵活调整。
2024年食品及餐饮业务的创新实践还包括推出"预制菜+"模式。以成都地区为例,通过与当地餐饮企业合作开发地方特色预制菜产品,在锦江美食城实现预制菜销售额占比提升至15%,带动毛利率增加3个百分点。这一模式为餐饮业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提供了新思路。同时,公司建立了"餐饮供应链安全体系",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筛选,以杭州市场为例,通过优选10家核心供应商,实现食材价格稳定率提升32个百分点。这种供应链管理经验值得其他企业借鉴。
2024年锦江酒店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公司全年RevPAR恢复至2019年水平100.13%,其中有限服务型酒店全年RevPAR达到2019年112.27%,这一数据充分证明技术赋能的价值。在具体实践中,公司开发了"锦江智住"平台,整合旗下17个品牌会员体系,实现跨品牌积分互通。以上海市场为例,平台上线后会员复购率提升27%,这一数据说明数据整合能创造显著商业价值。平台还引入AI预测模型,实现精准客房定价,杭州地区试点显示动态定价策略使RevPAR提升9.3%,这一效果在旅游旺季尤为显著。
在客户体验提升方面,锦江酒店推出了"无感入住"技术。以上海浦东机场酒店为例,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实现平均入住时间缩短至30秒,客户满意度提升20个百分点。该技术已推广至全国100家酒店,成为锦江品牌差异化优势。同时,公司开发了"酒店健康监测系统",在疫情期间通过智能摄像头监测客流量和温度异常,上海地区试点使健康防控效率提升40%。这种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运营效率,也增强了客户信任。
数据分析应用方面,锦江酒店建立了"商业智能决策平台"。该平台整合酒店运营、消费行为、市场趋势等数据,为管理层提供可视化决策支持。以北京地区为例,通过分析消费数据发现商务客户对咖啡需求集中,随即推出"商务咖啡专享"服务,带动相关产品销售增长35%。这种数据驱动决策模式为传统酒店业提供了转型方向。在营销创新方面,公司开发了"社交电商矩阵"。以成都锦江花园酒店为例,通过抖音直播带货,实现客房预订转化率提升18个百分点,这一创新模式为其他城市酒店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技术投入方面,2024年锦江酒店在数字化建设项目上投入约3.2亿元,重点包括智能客房系统、客户数据分析平台等。以苏州地区试点为例,智能客房系统使能源消耗降低22%,这一效果说明技术投入能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公司建立了"技术生态联盟",与阿里、腾讯等科技企业合作,共同开发酒店行业解决方案。这种开放合作模式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资源保障。未来,锦江酒店将继续推进"云化、智化、数据化"三化战略,预计到2025年,数字化酒店占比将提升至60%,这一目标设定显示公司对技术驱动的长期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