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得物员工被暴力裁员,80万期权化为乌有

2025-04-22 21:04:05 股市动态 facai888

期权风云:得物员工遭遇裁员,80万期权化为乌有

曾几何时,员工们加入互联网创业公司,一个显著吸引点是丰厚的期权待遇。然而,在得物,这一切似乎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2021年9月,徐凯加入得物,担任前端技术专家,月薪5万元左右,同时握有部分得物期权。然而,2024年,得物面临增长压力,裁员成为常态,徐凯也未能幸免。

裁员风波:高龄、高薪资员工成“高危人群”

尽管业绩增长迅猛,但2024年得物仍面临较大增长压力,降本增效也成为其常态化经营思路。得物每个季度都会进行人员优化,而高龄、高薪资员工自然成为“高危人群”。徐凯表示,尽管业绩增长迅猛,但得物在裁员时却对期权问题持否认态度,让他无法接受。

仲裁与上诉:得物员工与公司对簿公堂

徐凯并非个例。凤凰网科技了解到,在中型互联网公司,卡期权归属期前对高成本员工进行裁员,已经成为一种HR裁员的惯用手段。尽管在职期间徐凯没有明显工作过失,但2023年7月,得物以“未发周报”“工作时间分配不合理”等理由对他进行评级为C的绩效,随后展开裁员沟通。2024年7月,因不服上海市仲裁委员会裁定的结果,得物继续上诉,再度将前员工诉于法庭之上。

得物回应:业务健康发展,欢迎优秀人才加入

DoNews7月9日消息,据凤凰网科技报道,在互联网中厂兢兢业业干了两年后,打工人徐凯终于决定和他的前东家得物对簿公堂。这意味着,随着裁员生效,这价值160余万元左右的期权直接打水漂。需要说明的是,得物的期权行权采用“211”模式,即干满两年后可行权50%,第三年行权25%,第四年行权剩余的25%。

35岁得物员工被暴力裁员,80万期权化为乌有

行业现状:裁员与期权问题引发关注

来自另一家互联网中厂的HR表示,其所在的中厂在前几年裁员中,都默认不给期权,引发了大量的纠纷。其后在裁员过程中,会优先沟通以“休假”的方式,尽量让员工待到期权归属期满,拿到应有的期权激励。凤凰网科技获悉,得物2023年的业绩增长显著,2023年一季度就已经完成了2022年全年GMV。

员工心声: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

员工们对期权抱有执念,在于许多互联网公司在快速发展期,会让员工付出比业绩平稳期更多的努力。徐凯就表示,其在得物期间常年面临着“10106”的局面,晚上10点下班是常态,且技术员工会被计算总工时,工时靠后的人就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我一开始是带团队的,风险就很高”。

巧合地是,当时恰巧距离徐凯手中期权归属期满只剩一个多月。徐凯入职时,得物的期权价值为500元左右/股,2023年中时,得物的期权已涨至880元/股,而徐凯手中有约2000股,如果不受裁员影响,其将在2023年9月行权1000股左右。

期权蒸发:徐凯的职场困境

时间 事件
2021年9月 徐凯加入得物,成为前端技术专家
2023年7月 得物以“未发周报”等理由对徐凯进行评级C,展开裁员沟通
2024年7月 徐凯不服上海市仲裁委员会裁定的结果,得物继续上诉

徐凯的案例并非个例。在许多互联网公司,裁员时卡期权归属期已成为HR的惯用手段。一方面,公司希望通过裁员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又想保留优秀人才。然而,这种做法往往引发纠纷。

得物作为新一代潮流网购社区,近年来业绩增长显著。然而,在追求业绩的同时,员工的权益也备受关注。徐凯的案例反映出,在互联网行业,裁员与期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难题。

员工权益保护:未来展望

面对裁员与期权问题,员工权益保护成为未来互联网行业的重要议题。如何平衡公司发展与员工权益,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方面,企业应完善员工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另一方面,政府和社会也应加强对互联网行业的监管,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搜索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