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清明假期,五一黄金周游客出行距离显著增长。携程数据显示,五一期间跨市住宿订单占比已突破80%,连住两日及以上的深度游用户比例预期将达到20%。传统热门城市如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等依旧领跑,而太原、佛山、伊犁等远途旅游城市异军突起,跻身酒店热度增速TOP5。
县域旅游市场的热度持续提升,高星级酒店预订热度远超三星级及以下酒店。预计这一增长势头,将延续至五一假期。吉林白山,海南的文昌、陵水、万宁和保亭,新疆的昆玉和喀什,云南的迪庆等地,整体受欢迎程度较高。
酒店咨询机构浩华顾问发布调研报告称,全国酒店市场在第二季度的业绩预期表现出温和回升的态势。全国酒店入住率中位数环比上升8.3%,平均房价环比下降2.8%,RevPAR预期实现环比提升5.4%。然而,受贸易摩擦等外部因素影响,各区域及细分市场仍面临较大经营压力和不确定性。
业内人士指出,酒店业供大于求的存量竞争导致同质化严重,硬件设施、软件服务相差无几,加剧行业内卷现象。价格战也愈演愈烈,例如某一线城市的核心商圈,短短几条街道上聚集了多家同档次的商务酒店。
交通运输部预测,五一期间日均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超2.7亿人次。携程数据显示,近一周境内酒店搜索热度环比暴涨100%,机票搜索热度飙升80%。五一期间,酒店价格再度成为社交网络热议话题。
五一假期临近,酒店价格再度成为社交网络热议话题。三亚、厦门、青岛、成都、南京、景德镇、淄博等地多数近景区/热门商圈的酒店,多数间夜价较平日翻2~3倍,但其中不乏少数间夜价相当于平日3~4倍。
在价格方面,多数酒店间夜价格在平时的2倍~3.5倍左右。例如:作为传统热门目的地的三亚、成都,在三亚亚龙湾、成都春熙路附近,仍有不少五一假期在300元/间夜内的酒店,部分涨幅不到平日2倍。
需要指出的是,部分酒店五一期间最低间夜价较平日差距较大,是因为价格较低的基础房型已售罄,仍然支持预订的房型为价格更高的套房等豪华房型,因此造成价格涨幅巨大的情况。
与去年五一相比,今年五一价格整体涨幅基本持平,与2023年动辄涨幅达数倍的情况相比有所缓和。但受贸易摩擦等外部因素影响,各区域及细分市场仍面临较大经营压力和不确定性。
下滑的趋势延续至今年一季度,令酒店住宿业价格承压。根据行业机构“酒店之家”统计,2025年清明节假期,酒店行业整体RevPAR同比去年下降2.69%。尽管假期的前两天,全国酒店行业平均房价都略高于去年同期,但从入住率的表现来看,假期3天行业表现均略逊于去年同期,也导致行业RevPAR表现不及去年,市场整体表现略有下滑。
相比而言,少数酒店五一价格相当于平日4~5倍,且多发于近几年新兴的目的地城市。例如,四至五月份是平潭岛一年一度的“蓝眼泪”爆发期,岛上一家民宿5月2日的价格,从平日的188元/间夜翻四倍多到最高888元/间夜。
假期酒店价格是衡量当前酒店业景气度的重要参考。2023年由于酒店市场供给恢复缓慢,供需矛盾大,使得房价一到假期便出现动辄数倍的增长,“酒店刺客”层出不穷。2024年酒店行业供给增加,供需秩序逐渐回归可持续经营态势,相较于2023年的高基数,酒店业各项关键指标均有所回落。
例如,2024年,亚朵集团RevPAR为351.3元,同比下降6.8%,ADR为436.8元,同比下降5.8%。同期,华住中国的ADR同比下降3.2%至289元,RevPAR同比下降3%至235元。首旅酒店、锦江酒店相关指标也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与此同时,酒店行业仍保持较高的开店速度。据统计,华住2024年在国内新开超2400家酒店,远超1800家酒店的初始目标。2024年首旅集团标准管理酒店新开店710家,同比增长55.4%,开创近年新高。
多家券商近期发布的行业研报均提到,需注意供给侧新店开业增多,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尽管房价与过往假期对比涨幅不大,但消费者对价格较以往变得更为敏感,影响入住率指标,加上商旅等需求市场恢复缓慢,从而让酒店各经营指标持续承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