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中国移动的营运收入实现了同比增长6.8%,这一成绩的背后,是中国移动在算力领域的深入布局。从对外可用IDC机架数量、算力服务器数量,到5G网络的覆盖和投资,中国移动在算力方面的投入可谓巨大。这不仅为公司的收入增长提供了动力,也为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个人市场,中国移动上半年收入达到人民币2,594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5G套餐客户达到7.22亿户,净增1.08亿户,权益融合客户达到3.26亿户,净增3,885万户。这些数据表明,中国移动在5G时代的布局已经初见成效,个人市场的收入增长稳健。
在5G网络建设方面,中国移动上半年投资共计人民币423亿元,累计开通5G基站达176.1万个。此外,中国移动还完成了首期5G-A八大关键新技术试验,城市OLT平台100%具备千兆能力,乡村OLT平台具备千兆能力比例达到93.2%。这些举措使得中国移动的5G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千兆覆盖住户突破3.7亿户。
在算网技术方面,中国移动牵头国内外近百个标准立项,主导的原创标志性技术“算力路由”在国际权威标准组织IETF实现突破。此外,中国移动还推出了“3+2+1”算力终端产品体系,面向政企市场,推广东数西算、弹性网络服务、智算服务、算力并网等算网融合产品,助力产业智能化。
在财务方面,中国移动上半年股东应占利润为人民币762亿元,同比增长8.4%,每股盈利为人民币3.56元。EBITDA为人民币1,835亿元,同比增长5.5%,EBITDA占通信服务收入比为40.6%。资本开支为人民币814亿元,自由现金流为人民币791亿元,同比增长43.3%。公司决定2023年中期派息每股2.43港元,同比增长10.5%。
上半年,数字化转型收入对通信服务收入增量贡献达到84.1%,是公司收入增长的第一引擎。其中,行业数字化方面,DICT收入同比增长24.9%,达到人民币602亿元。个人和家庭数字化方面,权益收入同比增长23.0%,达到人民币102亿元;智慧家庭增值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1.4%,达到人民币173亿元。
在公众市场领域,视频彩铃、家庭安防、移动认证等7项产品客户规模业界排名第一,咪咕视频、云游戏、大屏点播等16项产品客户规模破亿。政企市场领域,5项产品年收入超百亿元人民币,12项产品年收入超十亿元人民币;移动云全场景触达服务能力业界一流,原创提出“高性能计算架构”COCA,打造全栈自主可控的大云“盘石”算力底座,云主机等重点产品核心性能业界领先,移动云两款产品荣获红点品牌与传达设计大奖。
上半年,家庭市场收入达到人民币649亿元,同比增长9.3%;家庭宽带客户达到2.55亿户,净增1,115万户。千兆家庭宽带客户规模到达6,036万户,渗透率达到23.7%。移动高清客户规模达到2.01亿,智能组网客户同比增长50.1%,家庭安防客户同比增长40.6%,智慧社区、数字乡村等新场景HDICT解决方案服务客户数达到2,088万户。累计签约5G行业商用案例超2.5万个,上半年带动DICT项目签约金额达到人民币209亿元,同比增长28%;5G专网收入达到人民币25.1亿元,同比增长69.7%,ToV市场与全国销量Top10新能源品牌中的9家达成合作;金额超过300万人民币大单项目数量超1,000个。
5G技术的赋能正在成为企业创新增长的关键驱动力。以下,我们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来探讨5G如何助力业务创新,实现业绩的稳步提升。
以我国某沿海城市为例,该城市借助5G网络,实现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全面升级。通过对5G网络的高速率、低时延特点的深入挖掘,该城市成功部署了一系列智慧应用。
在交通管理领域,通过5G网络,城市实现了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提高了交通流量管理效率。据数据显示,该系统实施后,道路拥堵时间减少了30%,有效提升了市民出行体验。
此外,5G网络在远程医疗、工业互联网、智能安防等领域的应用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在远程医疗方面,5G技术实现了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
该企业利用5G网络,实现了生产设备的实时监控和数据采集,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了生产流程,降低了能源消耗。据统计,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后,生产效率提高了20%,能源消耗降低了15%。
通过5G网络,该企业实现了对农田环境的实时监测,如土壤湿度、温度等。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了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的精准控制,提高了农业产出。
据统计,应用5G技术后,该企业的农产品产量提高了15%,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1. 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 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
4. 各行各业跨界融合,形成新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