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来,腾讯云的自研视频编解码芯片“沧海”已步入量产阶段,并且投入使用数量已达到数万片。这不仅标志着腾讯在芯片领域的又一突破,也揭示了云计算时代下,芯片技术对于整个行业的重要性。
2019年初,腾讯蓬莱实验室和香农实验室联合启动了编解码芯片“沧海”的研发工作。经过近三年的努力,2022年3月,“沧海”成功“点亮”。这一成果的背后,是腾讯云对技术创新的执着追求和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
“沧海”芯片采用自研的网络、存储、计算加速方案,实现了主机CPU的“0”占用,性能提升高达4倍。在MSU硬件视频编码比赛中,同码率下,沧海芯片相较于业界GPU等标品硬件,大幅改善了画面质量。在120fps的高帧率档位上,同等质量下,沧海芯片比行业领先水平进一步节省了10%以上的码率。此外,沧海芯片的单帧1080p的编码耗时仅4毫秒,吞吐性能几乎不受到编码参数、视频类型的影响。
腾讯云表示,目前,腾讯已经实现芯片端到端设计、验证全覆盖,多款芯片实现规模落地。除了“沧海”之外,还有AI推理芯片“紫霄”等。这些芯片在内部业务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展现了腾讯云在芯片领域的强大实力。
沧海芯片已经面向腾讯自研业务和公有云客户提供服务。这表明,腾讯云不仅关注芯片本身的技术研发,更注重将芯片技术应用到实际场景中,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以某本地视频制作公司为例,该公司在之前使用传统编解码方案时,面临着视频质量不佳、编码效率低等问题。引入沧海芯片后,该公司在视频质量、编码效率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具体视频质量提升了30%,编码效率提升了50%,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