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与希望。在我国,城市规模与经济实力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近日,我国首次公布了百座大城市名单,这一举措无疑将引发一场关于城市发展的热议。
要了解大城市名单, 需要明确什么是大城市。根据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的《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和各地区城区常住人口数量,将城市分为五类七档。其中,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城市为超大城市,500万~1000万为特大城市,而300万~500万的I型大城市和100万~300万的II型大城市并称为大城市。
从特大城市现有名单来看,排名靠前的武汉、东莞和西安三市均提出冲击超大城市的目标。但比较城区人口占比,武汉和西安均有20%左右的“挖潜”空间,除自然增长外,能够进一步通过从市内、外两方面推动人口流入城区;而东莞“天花板”更为明显,需要花更大力气从外地引人。
值得关注的是,广东城市在名单中的表现十分特别。在这一比例排名前20位大城市中,仅出现4个普通地级市,而3个来自广东。其中,东莞、佛山分别以城区人口占比91.3%和89.9%位于第3和第4位,珠海该比例也达到77.8%。
对于不少仍将重心放在城区的城市“外地人经济”也为当地发展提供重要基础。以东莞为例,2020年户籍人口仅263.88万人,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高达74.8%。佛山和珠海的相应指标分别为50.2%和42.9%。
因为大城市名单的公布,未来我国城市发展趋势将更加明确。大城市将成为引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带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当谈及城市的规模与发展,一项引人注目的现象便是城市基建的迭代更新。以地铁建设为例,2018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明确指出,市区人口达到300万
在城区人口比例的分布上,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直辖市往往占据领先地位。以乌鲁木齐、西安、海口等西部省会城市为例,它们的人口占比显著高于普通地级市。这些省会城市中,不仅西部城市表现抢眼,东部如南京、广州、杭州等发达地区的省会城市也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在长三角地区,乡镇企业的繁荣使得许多年轻人选择留在家乡,享受优质的教育等公共服务。与此同时,不少居住在城区的居民并非本地人。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区人口的增长速度。
从全国范围来看,除西藏外,30个省份均有大城市分布,且城市数量呈现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递减的趋势。江苏、山东和广东位列大城市分布数量前三,显示出东部沿海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领先地位。此外,昆山、慈溪、义乌、晋江等县级市的表现也值得关注,它们成功跻身大城市行列,展现出区域发展的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