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消费金融因培训贷问题被投诉,涉嫌诱导消费者贷款

2025-05-13 22:26:34 投资策略 facai888

近日,海尔消费金融因培训贷问题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在维权群中,不断有用户曝出被催收的短信和电话记录,而这些催收的对象竟是大学生。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海尔消费金融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不足,也揭示了培训贷行业的乱象。

事件背景:培训贷的诱惑与陷阱

大学生小李在视频平台上看到“每天学画一小时,在家也能轻松月入过万”的宣传广告,误以为这是一个利用课余时间赚取生活费的好机会。只是,当她支付10680元学费并交纳200元报名预定金后,才发现所谓的原画课程竟然是录制好的视频。这时,她才意识到自己掉入了培训贷的陷阱。

据悉,小李需要将剩余学费分12期支付。尽管费用高昂,但工作人员却将其称为“助学贷”,并声称“没有利息”。随后,他们提供了一个二维码,要求小李填写贷款申请信息。在填写过程中,工作人员甚至指导小李“职业填无业,学历填高中”。就这样,小李通过海尔消费金融申请到了贷款,而贷款款项则直接汇入了培训机构账户。

退款困境:声氪教育的“退款”承诺成空

当小李发现课程并非直播时,她找到了培训机构“声氪教育”要求退课并解除分期。工作人员声称可以为小李偿还70%的贷款,并签订了退款协议。只是,声氪教育只帮助小李偿还了一期贷款,此后便再也没有打过款。

海尔消费金融的风控能力遭质疑

面对这一事件,海尔消费金融曾表示会明确告知用户不向全日制在校大中专学生群体发放贷款,并要求23周岁以下的成年用户签订《非学生承诺函》。只是,实际情况却与承诺相去甚远。这也让海尔消费金融的风控能力遭到了公众的质疑。

培训贷行业的乱象并非偶然,其背后的原因复杂。一方面,部分培训机构为追求利益,不惜诱导消费者贷款;另一方面,部分金融机构在风控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不良贷款风险加剧。


海尔消费金融因培训贷问题被投诉,涉嫌诱导消费者贷款的内容告一段落,接下来是海尔培训贷争议:案例分析及未来应对策略。

案例回顾:原画培训变“无业青年”贷款

贷款成功后,款项直接汇入培训机构账户。只是,课程并非直播,而是录制视频,质量远低于预期。小王试图退课并解除分期,但培训机构只同意偿还一期贷款。随后,小王面临海尔消费金融的催收电话,生活陷入困境。

面对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共同防范“培训贷”陷阱。培训机构应加强自律,不得与不具备贷款发放资质的机构合作,确保学员利益。金融机构应提高风控能力,加强对贷款申请人的审查,避免将贷款发放给不符合条件的学生。

此外,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培训贷”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规放贷行为,切实保障学生权益。同时,加强社会宣传,提高学生对“培训贷”的认识,引导他们理性消费。

海尔培训贷案例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在选择培训机构和贷款产品时要保持警惕。只有加强各方协作,共同防范“培训贷”陷阱,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的成长环境。

搜索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